羽绒服一天一个价,原因竟与猪有关?

发布时间:2024-12-03 11:36  浏览量:11


有人说冬天是残酷的季节
因为仅仅从穿的衣服就足以体现阶级

这两天寒潮南下,上海的气温终于突破了个位数。

羽绒服,却越卖越贵了。

印象中以前500元以内就能买到不错的羽绒服,现在基本要1000元以上。接近翻倍的涨价,让越来越多的人“买不起羽绒服”。

至于涨价原因,最重要的就是近年来羽绒价格上涨。那么,是什么原因导致羽绒价格上涨?

直接原因,是鸭、鹅的养殖量下降,而这背后和猪有关。养殖行业进入了猪周期的低谷,猪肉价格偏低,猪肉消费增长,影响了鸭鹅的肉类需求,进而影响到鸭鹅的养殖。

面对羽绒服的涨价,不禁想到了前段时间曝光的羽绒服造假事件。

央视新闻走访全国多地,从线上到线下、从生产到销售,不少标称90%含绒量的羽绒服,真实的含绒量却是0。

很多消费者直呼,“贵的买不起,便宜的怕假,真的不知道怎么选了!”

为了能买到保暖又安全的羽绒服,宽仔也是做了不少攻略,今天就分享给大家。

1、看“绒子含量”,不看“含绒量”

羽绒服目前只有两个执行标准:

老国标:GB/T 14272-2011

新国标:GB/T 14272-2021

绒子含量和含绒量是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。绒子含量是指羽绒羽毛中绒子所占的质量百分比,即绒朵的含量,不包含绒丝;而含绒量则是指羽绒中羽绒和羽毛的总比例。

新国标将“含绒量”修改为“绒子含量”。这是因为绒子才是羽绒中保暖性能的核心部分,它由朵绒、未成熟绒、类似绒和损伤绒组成。相比之下,旧国标中的含绒量包含了绒丝等其他成分,而绒丝的保暖性远不及绒子。

绒子含量越高,羽绒服的保暖性能越好。

绒子含量95% > 90% > 85% > 80% >70% >50%

低于50%不要买,绒子含量在50%及以上才能叫羽绒服,低于50%就不能叫羽绒服。

绒子含量每+5%为一档,最高95%,标签没有标注绒子含量,或者标注的绒子含量并非5%的整数倍,或者超过95%,都不符合羽绒服装国家标准要求。

所以尽量选择90%或以上,预算不够85%也可以,数值越高,保暖效果越好。

2、看填充物

填充物是决定羽绒服保暖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。

目前,羽绒服的填充物仅有鹅绒和鸭绒,其中鹅绒的保暖性能优于鸭绒。而在鹅绒中,白鹅绒的保暖性能又优于灰鹅绒;同样,白鸭绒的保暖性能也优于灰鸭绒。

鹅绒的绒朵较大,蓬松度相对较高,这使得它能够储存更多的空气,从而提供更好的保暖效果。而且,鹅绒的异味相对较小,穿起来更加舒适。

鸭绒的价格通常比鹅绒略低,具有一定的性价比优势。不过,鸭绒的绒朵相对较小,处理不好可能会有较重的腥味。

鹅绒的产量远低于鸭绒,相同绒子含量的羽绒,鹅绒价格通常是鸭绒价格的1.8倍。

3、看充绒量

充绒量是指这件羽绒服填充羽绒的总重量,是羽绒服保暖的重要指标。充绒量不是绝对的,会根据羽绒服长短大小不同而有所变化,充绒量的多少,也会对保暖性产生非常大的影响。

#如何根据气温选羽绒服充绒量#

0℃~-5℃——充绒量100g

-5℃~-10℃——充绒量150g

-10℃~-20℃——重绒量200g

-20℃以下——充绒量300g

羽绒服的充绒量在100g到300g之间比较常见,如果充绒量过高,会增加羽绒服的重量和厚度,影响穿着的舒适度和便利性。

4、看蓬松度

蓬松度是衡量羽绒服保暖性能的另一重要指标。蓬松度越高,说明羽绒的纤维结构越紧密,能够固定更多的空气,从而提高保暖性能。

#如何根据环境选羽绒服蓬松度#

500+适合南方地区

600-700适合北方话大部分地区

800-900 适合户外极限运动

如果商家没有标注蓬松度怎么办?可以把羽绒服拿在手里压一压、揉一揉、按一按,如果羽绒服能够快速回弹,那说明蓬松度是不差的。

5、看面料

请记得!羽绒服的外层必须挡风防水,才能发挥最佳保暖功效。

另外,面料的防钻绒性能直接影响到羽绒服的保暖性和使用寿命。在选购时,我们可以查看面料的编织紧密程度,越紧密的面料越不容易钻绒。观察缝线处理方式,细密、牢固的缝线能有效减少钻绒。

有人说冬天是残酷的季节,因为仅仅从穿的衣服就足以体现阶级。

但其实对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,想要的东西一直很简单,一件买得起的、暖和的羽绒服。

这是一个正常的市场应该满足的、微不足道的温暖心愿。

外部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