快乐童年“剪”出新花样

发布时间:2025-03-21 09:54  浏览量:19

人间好时节,正是读书时。3月19日下午,沿着一路春花,记者驱车来到复兴区户村中心校葛岩嵛小学。教室外玉兰花开,教室里学生们正在上一堂非遗剪纸课。

近日,在复兴区葛岩嵛小学,小时光非遗剪纸社团课后服务活动引起了广泛关注。

红纸翻飞间,万物皆可现

“一张红纸对折3次,我们可以在上面剪下一个图案,打开之后会是什么样的?”张冰洁老师对折几下随手一剪,展开后就是一朵“花”。参加剪纸社的学生们边认真听边照着示范剪了起来。

接着,张冰洁老师和梁博帆老师依次发给学生提前绘制好的剪纸纹样,学生们拿到手后纷纷开始用剪刀或刻刀制作剪纸。

大的线条用剪刀,细微之处用刻刀。沙沙沙……窸窣窸窣……学生们认真剪纸时,张冰洁、梁博帆两位老师不时加以指导。

“老师,我剪出了一只小猪。”“老师,我剪出了两条小鱼。”“老师,我剪出了虎头帽。”学生们积极向老师展示剪的作品。咔嚓咔嚓,记者拿起相机定格他们骄傲的瞬间。

“剪出邯郸成语最大的收获是我知道了有关邯郸的成语有很多,并且知道了它们的意思。通过毛遂自荐了解了毛遂,通过胡服骑射了解了赵武灵王。”参加剪纸社的学生葛瑞龙说。

“你自己在家会剪剪纸吗?”记者问道。“过年的时候和奶奶一起剪过,更多的时候是课后在学校和同学们一起剪,我觉得挺有意思。”三年级学生王浩涵说。

“这是邯郸成语故事剪纸,这一层为56个民族剪纸,这个是红色文化剪纸,红色故事过草地、爬雪山都呈现出来了,这幅清明上河图剪纸我们还原了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传世精品。”课后服务课堂开始前,小时光剪纸社队员王浩涵带领记者参观了他们的作品,这些作品就摆放在美术教室里。

“00后”乡村教师,扎根乡土教好剪纸课

“大学时我选修了剪纸课,特别喜欢这项传统文化。大学毕业后到工作岗位上,我教的课程是语文,仍然坚持在小红书上自学剪纸,想着如果把这门技艺教给学生该多好。正好依托国家实施的中小学生课后服务政策,我和梁老师开设了剪纸课。到目前为止,小时光剪纸社团成立快2年了。”张冰洁的想法和梁博帆不谋而合,而这两位老师都是“00后”。

为了更好的教学效果,两位老师别出心裁,不仅为学生们准备好剪刀、刻刀和红纸,更是利用课余时间提前准备好教材。

张冰洁说:“每个学期不同阶段确定不同的主题,有邯郸成语系列、红色故事系列、青花瓷系列、文学人物系列、哪吒系列等。最近国漫火热,为了让学生们感知国漫,身披混天绫、脚踏风火轮的哪吒形象也让我们剪出来了。”

制作好的剪纸被两位老师精心保存下来,有的加上了相框,有的印在卷轴上,教室里放不下了就夹在报纸里珍藏。梁博帆说:“这些都是学生们的作品,必须好好保存,同时也希望更多的人关注学生们的成果。”

“课堂上,主要锻炼学生们的动手能力、专注能力,通过剪纸培育他们的审美意识,增加对传统文化和非遗记忆的了解。”张冰洁老师介绍。

据葛岩嵛小学校长郝安琪介绍,除了小时光剪纸社团,学校还开设小时光绘画社团、小时光舞蹈社团、小时光科技社团、小时光体能社团,通过多样化的课后服务,促进学生全面发展。

本报记者曹楚琦 文/影